會議日程
全部內容
2024年5月28日(星期二)
2024年5月29日(星期三)
09:15
開幕歡迎致辭
更多資料
嘉賓簡介
衛炳江教授任香港浸會大學第六任校長
衛教授曾任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及光通訊講座教授。在理大任職25年期間,他曾擔任多個大學行政及領導職位,包括:系主任及工程學院院長,以及准副校長及副校長(研究發展)。
衛教授于一九八一年獲香港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其後於一九八五年及一九八八年在美國馬里蘭大學派克分校分獲物理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在加入香港理工大學前,他在馬里蘭大學的研究重點是光纖通信,尤其是越洋傳輸。在他的職業生涯早期,他加入了美國的科學應用國際公司,並擔任了美國-義大利太空梭聯合專案“系留衛星系統”(TSS)任務的研究科學家。
衛教授以致力於開拓創新技術和轉化研究以及對教育的傑出貢獻而聞名。在香港理工大學期間,他在多個重要研究領域取得巨大進展,其中包括與享譽世界的合作夥伴合作進行國際和國家高速鐵路專案、月球太空探索,以及與波音公司共同成立航空服務研究中心,以提升香港作為世界級航空維修中心的地位。他還推動理大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合作,建立了一個支援人工智慧與設計融合的研究實驗室。
衛教授對光纖通信領域有著濃厚的學術興趣,他擁有一系列富有影響力的專利研究成果。他於2009年當選為美國光學學會會員,2010年當選為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2012年當選為電氣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會員和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經國家科技部批准,自2012年起入選“國家科技計畫專家庫”。
2014至2018年間,衛教授擔任香港學者學會主席,並于2014/15年度被任命為香港科學技術促進會理事會主席。他在2021年1月之前一直擔任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委員和研究資助局委員。他於2022年7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
關閉
更多資料
張勇仁 醫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
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
嘉賓簡介
張勇仁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其後在香港大學取獲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張醫生是公共衛生醫學專科醫生,從事公共衛生醫學工作超過二十年。張醫生現為香港社會醫學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社會醫學),以及英國公共衛生醫學院院士。
張醫生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的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主要負責食物安全風險評估及風險傳達工作,張醫生亦負責檢討及更新食物安全法例。
關閉
09:30
2024年香港藥食同源會議簡介
更多資料
劉樂庭 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
暫任首席創新總監
食品安全聯盟主席
2024 香港藥食同源大會主席
嘉賓簡介
劉樂庭教授在創科及創業、尤其是創新產品的研發及商品化上擁有超過20年經驗。作為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的暫任首席創新總監,劉教授將策略性地推動高影響力的研究、浸大前沿創新的轉化和轉移,以及整體創新和科技的政策研究。劉教授亦為浸大校長資深顧問暨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
劉教授曾就職於領先全球的瑞士跨國公司,並參與創立多間生物科技公司,在生物科技領域先後開發了百多種產品。他於 2013 年重返學術界,致力促進與各持份者合作以推動高影響力的科研,同時透過縮窄學者的創新科技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的成熟度差距,加强創新科技的轉化和應用。在加入浸大前,劉教授為香港理工大學的暫任協理副校長(創新及技術發展)。
鑑於他的專長,劉教授在業界、政府機構及跨國組織擔任多項公職,包括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委員、抗菌素耐藥性專家委員會委員和中小型企業委員會前委員,以及其他與知識產權、創新和技術發展、食品和農業發展相關的專家委員。劉教授為慈善機構食品安全聯盟的始創人及主席;在劉教授的領導下,食品安全聯盟成爲中國首個於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轄下食品法典委員會的非政府組織觀察員。自2009年劉教授亦擔任全國生物計量技術委員會委員。劉教授曾為多個機構的顧問和客座研究員/教授,以及曾擔任聯合國項目事務署的項目高級顧問。劉教授亦是非牟利聯盟DISH環球食品安全及質量中心首屆理事會主席,旨在促進歐洲 - 香港/中國以至亞太地區食品安全和質量方面的合作。
劉教授曾合著多篇學術論文,並為多項專利的共同發明人。他參與制定了五項中國國家標準,並獲頒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和中華醫藥科技獎,以及獲美國國際食品保護協會頒發國際領導獎以表彰他對食品安全的貢獻。
劉教授為香港大學動植物生物科技(榮譽)理學士,隨後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和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接受科學培訓;及後獲香港科技大學生物學碩士及北京大學生理學博士。
關閉
09:35
開幕主題報告: 全球藥食同源(FAM)現狀
報告摘要:
演講嘉賓從多角度闡述對藥食同源的獨特的見解,并強調食品對食品用作藥物的多方面方式有著獨特見解的槪述,強調了食品在全球醫療健康實踐中的各種各樣的應用和發展潛力--不同國家和地區如何將藥食同源(FAM)納入其傳統和醫療體系。主題演講還將闡述食品對全民健康和福祉帶來的重大影響、探討FAM的發展機遇和未來前景、強調整合FAM對全面醫療保健的重要性、探索改善患者癥狀的潛力,并分享將FAM與醫療保健系統中相結合的戰略以及最佳實踐。旨在研討跨文化和跨部門間合作的相似性、差異性以及機會的圓桌討論將探討FAM實踐的多樣性、共性,并就傳統性知識和前沿性研究的融合已經塑造的FAM和如何塑造未來的FAM。
主持人:
更多資料
劉樂庭 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
暫任首席創新總監
食品安全聯盟主席
2024 香港藥食同源大會主席
嘉賓簡介
劉樂庭教授在創科及創業、尤其是創新產品的研發及商品化上擁有超過20年經驗。作為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的暫任首席創新總監,劉教授將策略性地推動高影響力的研究、浸大前沿創新的轉化和轉移,以及整體創新和科技的政策研究。劉教授亦為浸大校長資深顧問暨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
劉教授曾就職於領先全球的瑞士跨國公司,並參與創立多間生物科技公司,在生物科技領域先後開發了百多種產品。他於 2013 年重返學術界,致力促進與各持份者合作以推動高影響力的科研,同時透過縮窄學者的創新科技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的成熟度差距,加强創新科技的轉化和應用。在加入浸大前,劉教授為香港理工大學的暫任協理副校長(創新及技術發展)。
鑑於他的專長,劉教授在業界、政府機構及跨國組織擔任多項公職,包括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委員、抗菌素耐藥性專家委員會委員和中小型企業委員會前委員,以及其他與知識產權、創新和技術發展、食品和農業發展相關的專家委員。劉教授為慈善機構食品安全聯盟的始創人及主席;在劉教授的領導下,食品安全聯盟成爲中國首個於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轄下食品法典委員會的非政府組織觀察員。自2009年劉教授亦擔任全國生物計量技術委員會委員。劉教授曾為多個機構的顧問和客座研究員/教授,以及曾擔任聯合國項目事務署的項目高級顧問。劉教授亦是非牟利聯盟DISH環球食品安全及質量中心首屆理事會主席,旨在促進歐洲 - 香港/中國以至亞太地區食品安全和質量方面的合作。
劉教授曾合著多篇學術論文,並為多項專利的共同發明人。他參與制定了五項中國國家標準,並獲頒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和中華醫藥科技獎,以及獲美國國際食品保護協會頒發國際領導獎以表彰他對食品安全的貢獻。
劉教授為香港大學動植物生物科技(榮譽)理學士,隨後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和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接受科學培訓;及後獲香港科技大學生物學碩士及北京大學生理學博士。
關閉
09:40
演講嘉賓:
食藥同源學說在健康和防病中的重要作用
更多資料
陳君石 院士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
中國工程院院士
嘉賓簡介
陳君石,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營養和食品安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主要研究領域: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標準與資訊交流;營養與慢病以及食物營養強化;食品毒理學;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運動是良醫。主要兼職:第二屆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技術總師、第二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君石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等。
關閉
10:10
中國(大陸)食品和醫藥行業的開放與監管現狀及市場投資機遇
更多資料
張菲 博士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外國投資所副主任
嘉宾简介
張菲,中國人民大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現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外國投資所副主任,副研究員,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大賽”評審專家,科技部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評審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利用外資、對外投資、跨國公司、開發區、科技園區、自貿試驗區等。
关闭
11:10
專題 1: 藥食同源的監管框架
專題摘要:本專題全面探討藥食同源監管框架的格局,以及討論的核心要點:
- 每個國家在努力搭建藥食監管框架過程中正在進行的努力和面臨的挑戰;
- 監管協調中的挑戰和機遇,建立全球藥食標準化監管框架;
- 不同法律法規對國際貿易和健康結果的影響。
報告任將闡述各國在建立這些框架過程中正在進行的全球努力和面臨挑戰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此外,本專題還覆蓋了如何確保全球食品性保健品的安全和質量這一關鍵話題,揭示其復雜的動態。
該圓桌討論是面向政策制定者、食品政策專家和行業代表共同討論藥食同源的監管法規。
主持人:
更多資料
Tom Heilandt 先生
國際食品標準專家
前食品法典委員會秘書
嘉賓簡介
來自德國的Tom Heilandt先生擁有數學和電腦科學學位。
他有25年從事制定食品國際標準的工作經歷,如:
- 2014-2023年擔任食品法典委員秘書。
- 2005-2014年擔任食品法典委員秘書處負責溝通的資深官員。
- 1998-2005年擔任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農產品品質標準工作組秘書。
其工作經歷包括:1994-1998年擔任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秘書處科學事務官員;1992-1994年擔任Aion 及
Trinzic有限公司專家系統的軟體工程師;1990-1992年在化工業的拜爾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
Tom還擔任或獲得:
- 法國研究所中“André-Levsque pour l’avenir de la relationship(FAR)”基金會行政委員會
- 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國際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
- 因其創建聯合國“世界食品安全日”的傑出貢獻獲得法國“農業功績勳章”
關閉
11:15
演講嘉賓:
個性化營養及保健食品面臨的安全問題、監管挑戰以及未來發展
更多資料
Maura Di Martino 博士
聯合國糧農組織
顧問
嘉賓簡介
Maura Di
Martino現任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食品安全專員。她的職責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方面,特別是具有前瞻性的一些新問題。在入職聯合國糧農組織之前,她曾擔任食品監管顧問,就監管和科學問題為食品和補充劑行業的公司提供咨詢。Maura擁有英國華威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和意大利圖西亞大學食品安全與質量碩士學位。她的工作反映了她在研究農業食品系統轉型背景下食品安全影響方面的興趣。
關閉
11:35
中國大陸地區的食藥物質管理政策與展望
更多資料
嘉賓簡介
張磊博士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評估室主任,國家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聯合國糧農組織污染物防控專家,中國營養學會食藥同源產業發展分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食品化學物風險評估及相關方法學研究,主持多項食品和中藥安全領域國家級課題和風險評估專案,承擔國家食藥物質目錄管理的安全性評估等科學支撐工作。
關閉
11:55
視頻:美國食藥局關於營養的倡議
更多資料
嘉賓簡介
薩昭辰博士現在是 FDA駐印度辦公室主任,她即將上任為FDA駐中國辦公 室主任。作為辦公室主任,薩昭辰是FDA在印度的首席代表,負責FDA相關的檢查工作, 領導與監管部門合作,以及FDA監管產品在印度的相關能力建設工作。她的專業經驗豐 富,包括FDA所監管的多種產品的分析方法開發和測試、企業檢查、進口操作和政策以 及駐外辦公室工作。她在 FDA 的職業生涯超過 22 年,曾擔任化學家、組織殘留專家、 消費者安全官和管理人員。她過去11年的工作經歷主要集中在國際領域,包括進口事務 和駐外辦公室的工作。
薩昭辰博士在埃默里大學獲得化學理學學士學位和無機化學哲學博士學位。
關閉
14:00
主題報告: 塑造藥食同源的未來:揭示食品衍生物的醫療潛力
主持人:
更多資料
陳君石 院士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
中國工程院院士
嘉賓簡介
陳君石,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營養和食品安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主要研究領域: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標準與資訊交流;營養與慢病以及食物營養強化;食品毒理學;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運動是良醫。主要兼職:第二屆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技術總師、第二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君石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等。
關閉
14:05
枸杞多糖對抑鬱症的影響
更多資料
蘇國輝 院士
暨南大學粤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嘉賓簡介
現任位於中國廣州的暨南大學GHM中樞神經系統再生研究所所長 (https://ghmicreng.jnu.edu.cn/2021/0318/c10264a602831/page.htm)、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及眼科系的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教授、解剖學系主任(http://hub.hku.hk/cris/rp/rp00329 ), (http://www.eyeinst.hku.hk/Prof_So.htm);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脊髓損傷研究協作組(www.ChinaSCINet.org)董事會聯席主席、《神經再生研究》(www.nronline.org)主編。
他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他是視覺系統軸突再生研究領域的先驅之一。他還是利用外周神經移植成年哺乳動物視網膜神經節細胞長時間再生的第一人。他目前正在使用多種方法來促進視神經和脊髓損傷後的軸突再生。1999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5年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2019年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2021年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新一屆AIMBE成員。2021-2023年被列為世界前2%的神經科學家,“世界頂尖神經科學家(2023)”-中國十大頂尖神經科學家,他的研究成果被引用超過28075次,H-index 88(GOOGLE SCHOLAR。)他是500多篇出版物的作者和合著者(http://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hl=en&user=SUPKYiQAAAAJ&view_op=list_works ) ; 46項專利的共同發明人。
關閉
14:35
專題 2: 藥食同源的安全性與質量
專題摘要:確保用於醫療目的的食品和草藥的安全及質量對藥食融合的成功至關重要。該專題以一場精彩紛呈的圓桌討論為特色,研討在藥食的生産、營銷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確保安全和合規的戰略,強調嚴格的安全和質量保證和維護消費者對藥食的信任和信心方面的關鍵作用。專題還邀請業界專家分享他們在確保藥食質量和安全方面的觀點、看法和最佳實踐。借助從成功案例、創新方法以及合作倡議的學習中,或取確保高標準和保持消費者信任的舉措。
主持人:
更多資料
黃港住 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
理學院副院長(跨領域發展)兼生物系教授
嘉賓簡介
黃教授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生物學家,擅長研究環境污染對動物健康的影響。 他目前擔任生物學教授,並擔任裘槎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和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他的研究重點是揭示環境污染與人類健康結果之間的複雜聯繫,特別是胎兒健康、代謝重編程和成人疾病的發育基礎。 他工作的最終目標是發現有價值的見解並制定預防措施以減輕長期健康風險。
關閉
14:40
演講嘉賓:
天然膳食中化學物質預防疾病的分子機制
更多資料
潘敏雄 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
食品科技研究所所長
特聘教授
嘉賓簡介
潘敏雄博士的研究哲學植根於這樣一種信念:“古人是良醫,上醫治病於未然,中醫治病於待發,下醫治病於已發。”
潘博士致力於研究天然産品在預防醫學中的應用,專注於包括結腸炎、結直腸癌、皮癌、肝硬化、肥胖和衰老在內的各種疾病。研究不同天然産物的干預時機與干預機制。在天然物質和化學預防疾病領域貢獻了353篇學術論文。
2022年,潘博士在research.com的評選中,列為臺灣生物和生物化學領域第14位(D-index:77)。他被公認為2020/2021年世界前2%的科學家之一,并在2020年獲得斯坦福大學頒發的職業奬。
關閉
15:00
食物既是藥物:健康系統為什麼以及怎樣去借助營養實現健康、固本和節省開支的目標
更多資料
Dariush Mozaffarian 教授
塔夫茨大學藥食研究所所長
塔夫茨大學醫學院特聘教授
Jean Mayer榮譽教授、醫學教授
嘉賓簡介
Dariush
Mozaffarian博士是以為心髒病專家、公共衛生科學家并擔任塔夫茨大學的藥食研究所所長。他是弗裏德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名譽院長兼Jean-Mayer教授;塔夫茨大學醫學院的醫學教授,塔夫斯醫學中心心髒病主治醫師。他在營養學、心髒代謝疾病、政策和藥食領域是全球公認傑出領導者,旨在為一個具有營養性、平衡性和可持續的食品系統進行循證并實現轉化。Mozaffarian博士撰寫了近600篇科學出版物,成為在醫學界文章被引用最多的研究人員之一。他曾擔任過很多顧問職位,包括目前在總統體育、健身和營養委員會任職,他的工作成果曾發布在在一系列媒體上。湯森路透將他評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大腦之一。
Mozaffarian博士擁有斯坦福大學生物學學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和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學位;以及斯坦福大學內科和華盛頓大學心髒病學的臨牀培訓。他已婚,有三個孩子,此外他積極參加跆拳道訓練,擁有四級黑帶。
關閉
15:20
食品的本體,中藥的格局——談藥食同源品的複配
更多資料
黃晟 先生
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藥食同源研究院院長
嘉賓簡介
黃晟先生,北京市大興區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知嘛藥食同源研究院院長,中央電視臺養生系列節目常駐專家。執業中醫師,同仁堂知嘛健康醫館館長,首席中醫專家。出生于中醫世家,自幼隨父——著名中醫專家黃永茂教授,研習中醫獨特療法及傳統醫家抗衰養生技法,自八十年代末國家陸續更新了最初六版藥食同原始目錄之後,經過三十餘年的研究與積累,深得中醫藥食同源國粹之秘,並結合古中醫湯液經法五味調和學說,獨創多項中醫養生方法,並形成享譽海內外的“中醫行為養生”體系、“湯液經法”藥食同源體系。
關閉
15:40
在藥食同源產品品質控制中和藥食研發中應用下一代基因測序技術
更多資料
梁蕊 女士
因美納(中國)科學器材有限公司
高級市場經理
嘉賓簡介
Rebecca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獲得醫學碩士學位;
在醫療保健企業工作超過15年,其中包括在藥企Abbott和AstraZeneca工作9年,以及在illumina工作超過6年;
目前,Rebecca負責illumina大中華區的傳染病檢測和微生物市場。
關閉
16:30
專題 3: 藥食同源科學的、綜合的方法
專題摘要:
這是一個富有啓發性的專題報告,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藥食同源(FAM)這一正在快速擴張的,且令人興奮的市場,以及它與當前醫療實踐之間的復雜關聯。隨著人們越來越關注採用自然和預防的手段確保整體的健康,使得FAM被廣泛接受的前景一片光明。然而,我們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採用綜合和科學的方法以及尖端技術實現FAM。這些突破性的進展使我們有能力利用FAM制定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并釋放FAM市場的無限潛力,為整體提昇人類的健康與福祉鋪平道路
主持人:
更多資料
陳敏 教授
中國中藥協會
藥食同源物質評價與利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嘉賓簡介
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原副主任,中國中藥協會藥食同源物質評價和利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主要從事中藥材新資源與保健食品的開發研製、中藥材種子種苗品質標準的研究與制定,以及藥食同原始目錄修訂及相關問題的研究等。
關閉
16:35
藥食同源產品改善中醫證候的研究
更多資料
李洪梅 教授
中國中醫科學院
中藥研究所中藥新藥研發中心
副主任,研究員
嘉賓簡介
李洪梅,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中藥新藥研發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中藥藥理研究及中藥新藥、保健食品研發,兼任中國中藥協會藥食同源物質評價與利用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學-食療整合聯盟副理事長,國民營養健康專家委員會傳統食養服務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鑒定分會常務委員,中國中醫藥資訊學會風濕病分會理事,北京中醫藥學會中老年眼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承擔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託“食藥物質目錄動態修訂與跟蹤評價”等項目,主持、參加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山東省重點研發計畫、雲南省重大科技專項計畫等國家級及省部級課題30余項,發表論文60餘篇,獲湖南省中醫藥科技獎二等獎1項。
關閉
16:55
演講嘉賓:
藥食同源中藥材在特殊食品中應用與展望
更多資料
邊寶林 教授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
中國中藥協會藥食同源物質評價與應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嘉賓簡介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國中藥協會藥食同源物質評價與應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從事中藥活性成分與新藥開發研究40餘年,曾獲得國家創新中藥新藥3項,科技成果10項,國家發明專利11項,編著7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研究論文百余篇,培養研究生30余人。
關閉
17:15
藥食同源數據庫建設及應用
更多資料
陳敏 教授
中國中藥協會
藥食同源物質評價與利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嘉賓簡介
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原副主任,中國中藥協會藥食同源物質評價和利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主要從事中藥材新資源與保健食品的開發研製、中藥材種子種苗品質標準的研究與制定,以及藥食同原始目錄修訂及相關問題的研究等。
關閉
18:00
交流酒會
與藥食同源專家和業界翹楚聚首交流,在浸大的雕塑花園一同度過難忘的夜晚!我們將爲您帶來特別調製的「FoodMed雞尾酒」,並邀請您登上CVA的天台欣賞九龍塘的日落景致。別忘了參觀顧明均展覽廳的兩個藝術展覽,感受由浸大校友帶來的創意驚喜!
關於藝術展覽
09:00
專題 4: 創新、科學驗證及循證實踐
專題摘要:
如何利用現代技術和實踐來推進FAM?這是本屆大會關注點之一。針對食品和草藥健康特性的研究可以發現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及成分,這些化合物和成分可以被納入到食品中,如營養品;然而科學驗證對於建立其可信度和有效性至關重要。因此,本專題通過專家的報告揭示在驗證食品作為藥物的有效性研究過程的最新的科研成果和面臨的挑戰,并介紹循證實踐在食品融入醫療保健過程中的重要性。
主持人:
更多資料
呂愛平 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
副校長(研究及拓展)暨研究院院長及署理中醫藥學院院長
嘉賓簡介
呂愛平教授是適配子轉化醫學及藥物研發領域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現任浸大副校長(研究及拓展)。呂教授現為浸大黃英豪博士中醫藥教授,於2022年獲歐洲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以表揚他在系統醫學方面多年來的卓越學術成就。
作為副校長(研究及拓展),呂教授負責領導大學的整體研究策略、研究撥款策略、研究基礎設施和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及推動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和領導研究團隊爭取參與校外的大型研究項目。
呂教授於1983年在江西中醫藥大學取得中醫藥學士學位,並分別於1987和1997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取得病理學中西醫結合碩士及博士學位。
呂教授自2012年起出任浸大中醫藥學院院長。他一直憑卓越的領導才能推動學院持續發展。在呂教授的傑出學術生涯中,他一直走在跨學科研究的前沿,致力結合傳統中醫藥和其他生物醫學領域。在加入浸大前,呂教授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法人代表)。
呂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於中醫藥的轉化研究,包括為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症再分類和治療方案作藥理和臨床評估,並以中醫藥為基礎研發新藥物。呂教授亦積極參與中醫藥標準化研究和中國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研究。
關閉
09:05
演講嘉賓:
藥食同源探索與發現中的創新
更多資料
嘉賓簡介
廖攀博士,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目前是香港浸會大學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香港中文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和國際飲食營養與安全協會的秘書。廖博士於2015年在香港大學獲得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並先後在香港大學和美國普渡大學接受了博士後訓練。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中藥、植物學、食品天然產物、生物化學、植物生物技術和合成生物學。目前,他作為主題負責人主持七個研究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香港研究資助局聯合項目和香港研究資助局傑出青年學者計劃項目。在《Nat. Chem. Biol.》(封面文章)、《Nat. Commun.》、《PNAS》、《Plant Biotechnol. J.》、《Trends in Biotechnol.》、《Biotechnol. Adv.》等著名期刊上發表第一作者(含並列第一)學術論文47篇。此外,他還擁有六項授權中國專利和一項美國授權專利。
關閉
09:25
大豆異黃酮通過PI3K/Akt信號通路減輕高糖誘發的神經元損傷
更多資料
徐寶軍 教授
北師港浸大聯合國際學院
生命科學系主任及講座教授
嘉賓簡介
徐寶軍,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講座教授 (Chair Professor),博士生導師, 珠海特聘學者,現任北師港浸大生命科學系主任。2005年2月于韓國忠南國立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系獲博士學位。2005年-2008年于美國北達科達州立大學穀物與食品科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2008年-2009年於美國普渡大學獸醫臨床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同時在美國Gerald P. Murphy Cancer Foundation 擔任研究科學家。現擔任國際學術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F 8.1, Q1)副主編,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IF 7.0, Q1)副主編,Food Frontiers副主編,Food Chemistry, Food Chemistry: X, Current Research in Food Sscience, Food Science & Nutrition等10幾個國際學術期刊編委。共發表論文330餘篇,其中SCI國際期刊發表論文300餘篇。于2020年校長服務獎獲得者,2020、2021、2022、2023年連續四年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和“年度科學影響力”兩個榜單; 國際學術網站Research.com近期發佈多個學科領域世界頂級科學家排名,徐教授入選世界頂級生物與生化科學家榜單。
關閉
09:45
大宗藥食同源中藥黨參的研究與開發利用
更多資料
嘉賓簡介
胡芳弟,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專委會常務理事、甘肅省中醫藥學會藥食同源專委會主任委員。甘肅省黨參研究院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甘肅省拔尖領軍人才。先後承擔並完成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30余項;發表論文150餘篇;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9件;出版專著3部,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6項。
關閉
10:05
用於2型糖尿病護理中個性化營養的創新封裝技術
更多資料
Lorenzo Pastrana 教授
國際伊比利亞納米技術實驗室研究辦公室
(科學理事會)主任兼食品加工組組長
嘉賓簡介
Lorenzo Pastrana教授(orcid
0000-0002-66637-346)目前是國際伊比利亞納米技術實驗室(INL)研究辦公室(科學理事會)主席。他還是維戈大學的食品科學教授,曾任意大利天主教聖心大學、巴西伯南布哥聯邦農村大學和聖卡塔琳娜聯邦大學的客座教授。他曾任維戈大學研究轉化與創新中心(CITI)主任;於2006年創建了加利西亞農業食品技術平臺。目前他是葡萄牙食品創新集群科學委員會的成員。2015年,他加入INL,領導食品加工集團,採用多學科方法,整合生物技術和納米技術的方法和槪念,開發個性化功能食品(重點是食品結構、芯片上的腸道設備和封裝技術)和主動智能食品包裝.
關閉
10:25
借助傳統知識與循證(CITE)的當代實施框架為現代藥食同源選擇和運用中醫藥知識
更多資料
Amie Steel 博士
悉尼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
澳大利亞補充與綜合醫學研究聯合會聯席主任
嘉賓簡介
Amie
Steel現任悉尼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副教授(公共衛生)、澳大利亞補充與綜合醫學研究聯合會(UTS)聯席主任,以及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研究員并吸引了約440萬美元的研究資金。她還擔任主流期刊的編輯職務。她是傳統知識和證據當代實施框架(CITE)開發的首席研究員,撰寫了超過220篇期刊文章和超過30個章節的書籍,還編輯了三期期刊特刊——最近一期是關於全球公共衛生和傳統醫學——以及三本公共衛生研究書籍。她是PHAA
QLD分會主席、婦女健康SIG聯合召集人和補充醫學證據、研究和政策SIG執行委員會成員。
關閉
11:05
專題 5: 中醫藥與食品同源的轉化
專題摘要:
本專題將介紹最新的基於循證科學研究及臨牀試驗成果,這些研究和試驗支持使用特定的食物、草藥或飲食干預來預防和治療疾病,并驗證基於食物補救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展示突出特定食物和草藥的藥用特性方面的轉化研究,并分享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的經驗。
主持人:
更多資料
陳君石 院士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
中國工程院院士
嘉賓簡介
陳君石,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營養和食品安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主要研究領域: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標準與資訊交流;營養與慢病以及食物營養強化;食品毒理學;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運動是良醫。主要兼職:第二屆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技術總師、第二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君石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等。
關閉
11:10
演講嘉賓:
視頻:植物性藥理學藥物的毒理學評估和臨床前測試:如何轉化應用於食品上?
更多資料
Armin Braun 博士
佛勞恩霍夫毒理學與實驗醫學研究所
臨牀前藥理學及毒理學部門主任(ITEM)
嘉賓簡介
Armin
Braun教授現任弗勞恩霍夫毒理學和實驗醫學研究所臨牀前藥理學和毒理學部門主任。他的主要工作是氣道和免疫疾病新藥的臨牀前開發與評估。新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測試都是在使用包括GLP在內的最高質量標準下進行的。他是位於漢諾威的弗勞恩霍夫GLP工厂的副主管,其合作夥伴是來自歐洲、美國和日本的主要制藥和生物技術公司。此外,免疫毒理學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領域,他在歐盟免疫的項目ImSAVAR擔任工作包的負責人(ImSAVAR是一個免疫安全評估平臺:對使用免疫調節療法的免疫系統效果進行非臨牀模擬)。基於他的知識,開發了組分和組織實驗的替代模型。他特別關注人類器官組織的培養系統,例如使用精確肺切片(PCLS)技術測試肺毒理學、免疫調節效果以及被感染的情況。此外,他還使用了淋巴結、肝髒、心髒、皮膚、結腸和腫塊的組織切片,并將其與微物理系統(MPS)相結合進行深入研究。他的科學工作得到了歐盟和德聯邦多個研究機構資助。他是德國肺部研究中心(DZL)的成員,正在協調iCAIR(佛勞恩霍夫國際抗感染研究聯合會),這是澳大利亞格裏菲斯大學和德國漢諾威醫科大學MHH與佛勞恩霍夫ITEM的合作項目。最近,iGUARD(綜合引導超快速抗病毒RNAi藥物開發)由新成立的SPRIND(Bundesagentur
für Sprunginnovation
en)資助。他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150多篇報告。最近,他正在國家和國際合作範圍內開展廣泛的抗冠狀病毒項目,包括重新利用藥物、吸入策略、抗體等。
關閉
11:30
韓國藥食同源的現狀
更多資料
嘉賓簡介
李教授是韓國韓醫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員。他于2004年在韓國元光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作為客座研究員,他在半島醫學院補充醫學系研究補充醫學的循證醫學。現任英國倫敦南岸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和蘭州大學、奧舍綜合醫學中心、布萊根婦女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附屬機構的兼職教授。
他是RIGHT小組的成員和指導國際網路亞洲區的主席。他是GP-TCM-RA臨床研究IS的聯合主席。他還是韓國Cochrane補充醫學的負責人。他是30多種SCI期刊的編委。他在SCIE期刊上發表了600多篇文章。他被認為是2021年至今世界上排名前2%的接觸研究人員之一。
關閉
11:50
香港 COVID-19 期間中醫食療的使用以及功能性食品選擇互動平台的開發
更多資料
張世平 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學
科研部副教授
ECBot 創辦人
嘉賓簡介
張世平博士是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副教授。在針灸和中醫藥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他的研究興趣集中在現實世界中醫療法的實際評估,以及將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納入中醫遠距醫療服務,特別是促進老年人的自我照護。他目前從事的研究重點是使用智慧型手機檢測和監測炎症。炎症是一種在多種疾病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包括 COVID-19 和糖尿病。此外,張博士正在領導一項臨床試驗,以評估透過遠距醫療提供的新中醫產品的有效性。他還擔任 ECBOT Limited 的董事,該公司是一家受到大學科技新創支援計畫 (TSSSU) 支持的技術創新公司。
關閉
12:10
經典方劑在功能性健康食品的現代化應用研究
更多資料
馬軍 博士
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
副總裁、首席科創官
嘉賓簡介
- 北京大學化學博士
- 註冊營養師(中國營養學會註冊)
- 在寶潔從事快消品研發16年,歷任研究員、高級研究員、總監、總經理,並涵蓋日化研發相關所有部門(技術、配方、工藝、法規、品質等)
- 在以嶺藥業從事草本大健康產品研發和業務板塊管理6年,擔任大健康研究院院長,並兼任業務板塊副總經理、總經理
- 24年快消品科研經驗,領導團隊開發上市產品超百款
- 超50項美國、加拿大、歐洲、墨西哥和中國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 長期擔任FFC功能性食品大會、中國功能食品網等相關行業協會的專家顧問
關閉
14:00
專題 6: FAM産業與投資 – 挑戰與機遇
專題摘要:
本專題介紹推動FAM行業未來增長的新興趨勢、關鍵驅動因素和發展機遇。專題彙集了來自行業和投資者的代表,共同探討FAM的發展潛力。通過跨行業合作,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將分享各自行業如何為FAM産業的發展和創新的見解。
主持人:
更多資料
嘉賓簡介
李冠樂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持有會計和金融專業的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同時他也是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的注册會計師。在加入戈壁之前,他曾是德勤財務諮詢公司(Deloitte Financial Advisory Services)的分析師,之後曾在風險投資公司和PE公司擔任多個職務,包括灝信資本(Ocean Equity Partners)的風投高級經理、中信里昂(CLSA Capital Partners)的ARIA亞洲私募基金副總裁以及海銀國際(Hywin International)的執行董事。李先生在企業管理及營運方面也擁有相當豐富的經驗,曾在蓋亞集團(Gaia Group)擔任集團總經理。在任職期間,李先生積累了技術和管理營運的經驗,重點關注的領域包括高校技術轉化、醫療技術、環保科技、SaaS解决方案、數碼轉型技術等。
關閉
14:05
演講嘉賓:
挑戰轉變為機遇:保健食品商業化的新篇章
更多資料
施祖榮
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金衛醫療神經再生研究中心
副主任、助理教授
嘉賓簡介
施祖榮博士獲香港浸會大學生物學學士(一級榮譽)和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現任香港浸會大學金衛醫療神經再生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助理教授。2023年,他對Ka Wan Li教授在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蛋白質組學研究所進行了學術訪問。他致力於從天然產物(中藥配方和化合物)和再生醫學中進行藥物發現的轉化研究和品質控制,旨在緩解代謝炎症和神經退行性變/炎症,利用幹細胞、網路/系統藥理學和定量蛋白質組學等方法實現人們渴望的健康衰老和疾病預防。施博士成功授權了一項專利(US9273105B2)。2020年推出了健康補充劑。他在從政府和行業獲得大量研究資金用於轉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https://scholars.hkbu.edu.hk/en/persons/SCWSZE )
關閉
14:25
從一個企業家視角看藥食同源的發展潛力
更多資料
Rickard Oste 教授
Aventure AB 創始人
瑞典農林學院院士
嘉賓簡介
理查教授(1948年);1984年獲博士學位,1995-2017年任職瑞典隆德大學應用營養和食品化學教授。在隆德大學任一研究小組組長,該小組開發了一種液體燕麥技術,以生產低致敏性的牛奶替代品。1993年,他們創立了利用這項技術的公司,最終命名為Oatly AB,其後,理查教授與兄弟Björn一起進一步拓展公司。理查在學術和商業領域擁有40年的高級研發經驗。他的工作重點是食品化學和營養學的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他是150多篇原創科學出版物、評論、科普以及目前正在工業化開發的專利的作者/合著者。然而,他的主要貢獻是作為一名企業家,利用科學知識解決農業食品技術部門的問題和利用各種可能性。理查及其同事創立了Agrovision AB公司(1993年使用早期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實現穀物品質控制,後來的Pharma Vision Systems AB)和Rickards instruments AB公司(1992年),用於麵包體積測量。保質期穩定的現成煎餅麵糊在聯合煎餅公司(2003)開發、獲得專利並上市銷售。
在過去的15年裡,他一直以他和兄弟的研究公司Aventure AB(www.aventureab.com)及其子公司為基地,領導自己的研發活動。項目包括開發新的、受專利保護的食品和生物技術產品,這些產品具有臨床證明的健康效果。Glucanova AB專注於纖維和抗性澱粉產品,而DoubleGood AB(www.gooddedrinks.com)和Good Idea Inc(www.goodeadrinks.us)的餐桌水可以降低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全餐的血糖反應。漿果實驗室AB則是研究水果和漿果對健康的影響,有已知的,也有鮮為人知的。在Aventure公司的重點之外,但仍然以食品為基礎,一種新的x射線CT/MRI造影劑,這是一種很快將開始第三階段研究的製藥概念(2024年)。
由於他的成就,讓他榮獲一系列的獎項。他也是瑞典皇家農林科學院終身院士。
關閉
14:45
滋補國寶東阿阿膠的藥食同源產業投資思考
更多資料
嘉賓簡介
李慶川先生,東阿阿膠副總裁,南開大學學士、清華大學碩士,致力於中醫藥事業和大健康產業高品質發展,重點負責東阿阿膠投資並購及海外拓展等業務。東阿阿膠投資部按照公司1238戰略,圍繞滋補健康方向投資發展,將通過東阿阿膠頂流品牌優勢為擬投資產業深度賦能,將阿膠類產品在三產融合方面的成功經驗複製到擬投資產業中;海外事業部以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推動中醫藥滋補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為核心目標,積極開展海外文化傳播活動,助力國家戰略“文化自信”。
關閉
15:05
從實驗室到市場:大學創業孵化協助醫療創新與投資
更多資料
嘉賓簡介
李冠樂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持有會計和金融專業的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同時他也是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的注册會計師。在加入戈壁之前,他曾是德勤財務諮詢公司(Deloitte Financial Advisory Services)的分析師,之後曾在風險投資公司和PE公司擔任多個職務,包括灝信資本(Ocean Equity Partners)的風投高級經理、中信里昂(CLSA Capital Partners)的ARIA亞洲私募基金副總裁以及海銀國際(Hywin International)的執行董事。李先生在企業管理及營運方面也擁有相當豐富的經驗,曾在蓋亞集團(Gaia Group)擔任集團總經理。在任職期間,李先生積累了技術和管理營運的經驗,重點關注的領域包括高校技術轉化、醫療技術、環保科技、SaaS解决方案、數碼轉型技術等。
關閉
15:40
直播:與宮城島一明博士對談
更多資料
劉樂庭 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
暫任首席創新總監
食品安全聯盟主席
2024 香港藥食同源大會主席
嘉賓簡介
劉樂庭教授在創科及創業、尤其是創新產品的研發及商品化上擁有超過20年經驗。作為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的暫任首席創新總監,劉教授將策略性地推動高影響力的研究、浸大前沿創新的轉化和轉移,以及整體創新和科技的政策研究。劉教授亦為浸大校長資深顧問暨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
劉教授曾就職於領先全球的瑞士跨國公司,並參與創立多間生物科技公司,在生物科技領域先後開發了百多種產品。他於 2013 年重返學術界,致力促進與各持份者合作以推動高影響力的科研,同時透過縮窄學者的創新科技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的成熟度差距,加强創新科技的轉化和應用。在加入浸大前,劉教授為香港理工大學的暫任協理副校長(創新及技術發展)。
鑑於他的專長,劉教授在業界、政府機構及跨國組織擔任多項公職,包括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委員、抗菌素耐藥性專家委員會委員和中小型企業委員會前委員,以及其他與知識產權、創新和技術發展、食品和農業發展相關的專家委員。劉教授為慈善機構食品安全聯盟的始創人及主席;在劉教授的領導下,食品安全聯盟成爲中國首個於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轄下食品法典委員會的非政府組織觀察員。自2009年劉教授亦擔任全國生物計量技術委員會委員。劉教授曾為多個機構的顧問和客座研究員/教授,以及曾擔任聯合國項目事務署的項目高級顧問。劉教授亦是非牟利聯盟DISH環球食品安全及質量中心首屆理事會主席,旨在促進歐洲 - 香港/中國以至亞太地區食品安全和質量方面的合作。
劉教授曾合著多篇學術論文,並為多項專利的共同發明人。他參與制定了五項中國國家標準,並獲頒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和中華醫藥科技獎,以及獲美國國際食品保護協會頒發國際領導獎以表彰他對食品安全的貢獻。
劉教授為香港大學動植物生物科技(榮譽)理學士,隨後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和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接受科學培訓;及後獲香港科技大學生物學碩士及北京大學生理學博士。
關閉
更多資料
宮城島一明 博士
永旺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GFSI全球指導委員會委員;
曾任:世界衛生組織(世衛)食品安全與人畜共患疾病部主任、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副總幹事、科技司司長、聯合國糧農組織 / 世衛食品法典委員會秘書
嘉賓簡介
宮城島一明博士在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學習并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他還獲得了法國國立行政學院公共管理國際文憑和日本昭和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在生理學博士後出站後,他加入了日本厚生省,擔任醫療官員。1994年,他作為科學家被派往在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總部,參與食品安全計劃。1998年,他擔任日本京都大學公共衛生和衛生策略副教授。2003年,他被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任命為食品法典委員會秘書。2009年,他加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擔任副總干事兼科學技術部部長。2013年至2020年,他在日內瓦擔任世界衛生組織食品安全和動物學司司長。他目前是長崎大學的客座教授,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也是全球食品安全倡議全球指導委員會的成員。
關閉
16:00
專題 7: FAM的光明未來
專題摘要:
這一環節將回顧本屆大會的關注要點,包括FAM的市場格局、新興發展趨勢、創新和技術發展、轉化發展、商業化、合作機會,以及諸多為實現藥食同源做出貢獻人士。此外,嘉賓還圍繞著即將取得的突破,以及創新如何推動食品作為藥物融入到醫療保健體系中,培養下一代專業人員的重要性,促進合作的戰略,以及推進該領域多學科、多方利益相關者的全球夥伴關系等諸多方面作何闡述。
主持人:
更多資料
劉樂庭 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
暫任首席創新總監
食品安全聯盟主席
2024 香港藥食同源大會主席
嘉賓簡介
劉樂庭教授在創科及創業、尤其是創新產品的研發及商品化上擁有超過20年經驗。作為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的暫任首席創新總監,劉教授將策略性地推動高影響力的研究、浸大前沿創新的轉化和轉移,以及整體創新和科技的政策研究。劉教授亦為浸大校長資深顧問暨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
劉教授曾就職於領先全球的瑞士跨國公司,並參與創立多間生物科技公司,在生物科技領域先後開發了百多種產品。他於 2013 年重返學術界,致力促進與各持份者合作以推動高影響力的科研,同時透過縮窄學者的創新科技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的成熟度差距,加强創新科技的轉化和應用。在加入浸大前,劉教授為香港理工大學的暫任協理副校長(創新及技術發展)。
鑑於他的專長,劉教授在業界、政府機構及跨國組織擔任多項公職,包括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委員、抗菌素耐藥性專家委員會委員和中小型企業委員會前委員,以及其他與知識產權、創新和技術發展、食品和農業發展相關的專家委員。劉教授為慈善機構食品安全聯盟的始創人及主席;在劉教授的領導下,食品安全聯盟成爲中國首個於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轄下食品法典委員會的非政府組織觀察員。自2009年劉教授亦擔任全國生物計量技術委員會委員。劉教授曾為多個機構的顧問和客座研究員/教授,以及曾擔任聯合國項目事務署的項目高級顧問。劉教授亦是非牟利聯盟DISH環球食品安全及質量中心首屆理事會主席,旨在促進歐洲 - 香港/中國以至亞太地區食品安全和質量方面的合作。
劉教授曾合著多篇學術論文,並為多項專利的共同發明人。他參與制定了五項中國國家標準,並獲頒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和中華醫藥科技獎,以及獲美國國際食品保護協會頒發國際領導獎以表彰他對食品安全的貢獻。
劉教授為香港大學動植物生物科技(榮譽)理學士,隨後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和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接受科學培訓;及後獲香港科技大學生物學碩士及北京大學生理學博士。
關閉
討論成員:
更多資料
陳君石 院士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
中國工程院院士
嘉賓簡介
陳君石,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營養和食品安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主要研究領域: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標準與資訊交流;營養與慢病以及食物營養強化;食品毒理學;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運動是良醫。主要兼職:第二屆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技術總師、第二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君石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等。
關閉
更多資料
Tom Heilandt 先生
國際食品標準專家
前食品法典委員會秘書
嘉賓簡介
來自德國的Tom Heilandt先生擁有數學和電腦科學學位。
他有25年從事制定食品國際標準的工作經歷,如:
- 2014-2023年擔任食品法典委員秘書。
- 2005-2014年擔任食品法典委員秘書處負責溝通的資深官員。
- 1998-2005年擔任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農產品品質標準工作組秘書。
其工作經歷包括:1994-1998年擔任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秘書處科學事務官員;1992-1994年擔任Aion 及
Trinzic有限公司專家系統的軟體工程師;1990-1992年在化工業的拜爾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
Tom還擔任或獲得:
- 法國研究所中“André-Levsque pour l’avenir de la relationship(FAR)”基金會行政委員會
- 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國際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
- 因其創建聯合國“世界食品安全日”的傑出貢獻獲得法國“農業功績勳章”
關閉
16:30
閉幕演講
主持人:
更多資料
何祖華 院士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課題組長;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嘉賓簡介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浙江農業大農學系本科,植物遺傳育種專業碩士,植物病理學博士;美國加州SALK研究所植物生物學實驗室博士後,美國加州大學大衛斯分校植物病理系博士後,研究助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專案負責人等。
長期研究植物抗病調控基因克隆與免疫調控,植物抗病反應與產量性狀的交互作用,並致力於高抗高產耦合的作物育種資源的創造。成功解析了水稻廣譜抗病機制,建立了作物抗病育種的新理論與技術體系,在作物廣譜抗病機制與育種應用上取得國際領先的突破。以通訊作者發表了Cell, Nature, Science及其主要子刊等研究論文和綜述文章130多篇,分離的水稻廣譜抗病基因被廣泛應用於抗病育種,抗病高產新品種累計推廣超過4500萬畝,取得了顯著經濟與社會效益。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等,“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創新爭先獎” 、“建國七十周年紀念章”等。
關閉
16:35
演講嘉賓:
基於合成生物學的植物代謝物研究
更多資料
王勇 教授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二級研究員(特聘)、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嘉賓簡介
王勇,博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二級研究員(特聘)、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科技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畫“合成生物學”重大專項專案負責人,首席科學家。入選“中科院百人計畫”、“國家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計畫”。現任上海市生物工程學會秘書長、副理事長;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
2004年畢業于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獲得生物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05年1月~2008年8月在美國Tufts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 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為天然產物的合成生物學。近年來在本領域重要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11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專利50余項,多項基於合成生物技術的天然產物產品實現了產業化推廣,推動了行業進步。
關閉